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有效应对社会投资疲软、消费信心不足、风险隐患叠加等超预期困难,精准施策应变局,迎难而上求突破,全县经济发展稳步回升,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反馈,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5.05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比为35.9∶ 18.8∶ 45.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239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
2023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1.91亿元;林业总产值1.96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1.64亿元;渔业总产值1.8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0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96亿元,比上年增长4.1%。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45万亩,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33102.15亩,比上年增长8.35%;烤烟种植面积47485.41亩,比上年增长6.01%;蔬菜种植面积401335.65亩,比上年增长-2.14%;中药材种植面积197172.04亩,比上年增长12.68%,年末果园面积48575.27亩,比上年增长-13.57%。
粮食总产量25.72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45893吨,比上年下降8.4%;秋粮产量21.13万吨,比上年增长2.7%。茶叶、园林水果、中药材产量分别为618.8吨、38040.18吨、51434.1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1%、4.4%、-18.47%。
表1 2019—2023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标名称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3年比上年增长(%) |
粮食作物(吨) |
212146 |
211501 |
265909 |
255869 |
257216.61 |
0.5 |
#稻谷(吨) |
107016 |
100380 |
137821 |
96374 |
85361.9 |
-11.4 |
玉米(吨) |
29241 |
25955 |
21018.6 |
49428 |
58653.38 |
18.7 |
小麦(吨) |
291 |
357 |
286 |
212 |
0 |
-100.0 |
#马铃薯(吨) |
38357 |
40888 |
43633 |
52094.68 |
45893 |
-11.9 |
油料作物(吨) |
19822 |
20275.03 |
20613.9 |
31203.65 |
33997.49 |
9.0 |
#油菜籽(吨) |
17975 |
18265.2 |
18661 |
29379.4 |
32260 |
9.8 |
花生(吨) |
1512 |
1651.5 |
1820.9 |
1703.85 |
1636.73 |
-3.9 |
烤烟(吨) |
4555 |
4668 |
5065.4 |
4714.73 |
5099.99 |
8.2 |
蔬菜(吨) |
534227 |
697830 |
690836.7 |
712667.29 |
678902.7 |
-4.7 |
中药材(吨) |
11948 |
22176 |
23397.3 |
63086.7 |
51434.17 |
-18.5 |
茶叶(吨) |
351.48 |
515.95 |
528.21 |
532.95 |
618.8 |
16.1 |
园林水果(吨) |
9677.82 |
14724.55 |
15565 |
22931 |
38040.18 |
4.4 |
表2 2019—2023年全县畜禽生产情况 | ||||||
指标名称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3年比上年增长(%) |
当年出栏数 |
- |
- |
- |
- |
- |
- |
猪(头) |
207217 |
207850 |
249532 |
290691 |
309041 |
6.3 |
牛(头) |
15755 |
16382 |
17091 |
16099 |
15870 |
-1.4 |
羊(头) |
22838 |
22858 |
21469 |
21253 |
21421 |
0.8 |
禽(羽) |
1047439 |
1023811 |
1010080 |
1107025 |
1081447 |
-2.3 |
年末存栏数 |
- |
- |
- |
- |
- |
- |
猪(头) |
151309 |
168035 |
190060 |
196884 |
183716 |
-6.7 |
牛(头) |
65299 |
69044 |
65510 |
66838 |
64043 |
-4.2 |
羊(头) |
28977 |
29919 |
34444 |
34976 |
34259 |
-2.1 |
禽(羽) |
1208808 |
1251414 |
1221363 |
1283711 |
1110424 |
-13.5 |
畜禽产品产量(吨) |
23470 |
22475 |
25502 |
31971 |
32831.09 |
2.7 |
猪肉(吨) |
19615 |
18322 |
21213 |
27506 |
28516.69 |
3.7 |
牛肉(吨) |
1990 |
2226 |
2313 |
2184 |
2106.61 |
-3.5 |
羊肉(吨) |
306 |
315 |
339 |
379 |
366.89 |
-3.2 |
禽肉(吨) |
1559 |
1612 |
1637 |
1902 |
1840.9 |
-3.2 |
牛奶(吨) |
324 |
389 |
391 |
255 |
284.34 |
11.6 |
禽蛋(吨) |
2167 |
2306 |
984 |
1447 |
1697.14 |
17.3 |
202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03亿元,增速26.7%。
表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塑料制品 |
万吨 |
0.38 |
16.3 |
铁合金 |
万吨 |
26.52 |
63.0 |
商品混凝土 |
万M3 |
—— |
—— |
白酒 |
千升 |
49.76 |
-71.7 |
陶质砖 |
万㎡ |
1218.89 |
23.6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37.85 |
-22.9 |
水泥 |
万吨 |
51.86 |
-12.5 |
泵 |
台 |
1196 |
-6.9 |
2023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35.2%。全县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含期房、现房)销售面积26.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5%,其中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
表4 202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11.79 |
7.8 |
#住宅(亿元) |
9.8 |
-42.6 |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351.03 |
0.2 |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26.8 |
-20.6 |
#住宅(万平方米) |
21.66 |
-42.2 |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10.31 |
-30.6 |
#住宅(亿元) |
7.95 |
-36.1 |
五、社会消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0%。批发业增长12.5%;零售业增长13.3%;住宿业增长21.4%;餐饮业增长9.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全县货运量870.64万吨,货运周转量65434.06万吨公里。客运量111.32万人,客运周转量6656.8万人公里。营运客货汽车1715辆。其中,载客汽车200辆、载货汽车1515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覆盖率达100%。
全年全县移动电话用户405596户;宽带用户数72705户;光纤光缆5904.29公里;5G基站472个;快递业务量121.02万件,业务收入2447.42万元。
全县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6个;2023年接待游客563.3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60亿元。
全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税收收入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
全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8%;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202万元,比上年增长57.12%。
表5 2023年财政支出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2023年(万元) |
2022年(万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36,721 |
37580 |
-2.29 |
公共安全支出 |
12,484 |
9889 |
26.24 |
教育支出 |
73,364 |
68310 |
7.40 |
科学技术支出 |
324 |
419 |
-22.67 |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
3,351 |
2380 |
40.80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48,702 |
41955 |
16.08 |
卫生健康支出 |
27,181 |
24587 |
10.55 |
节能环保支出 |
3,888 |
597 |
551.26 |
城乡社区支出 |
8,586 |
7600 |
12.97 |
农林水支出 |
51,402 |
32549 |
57.92 |
交通运输支出 |
2,813 |
1780 |
58.03 |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
1,202 |
765 |
57.12 |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844 |
262 |
222.14 |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 |
7,334 |
1207 |
507.62 |
住房保障支出 |
14,838 |
16154 |
-8.15 |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1,327 |
570 |
132.81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
2,759 |
1749 |
57.75 |
债务付息支出 |
4832 |
4892 |
-1.23 |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
247 |
20 |
1135.00 |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8.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8.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9%。
全年全县共有学校(机构)153所。其中,幼儿园71所、小学51所、普通初中23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中等职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人数6086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613人、小学教职工1727人、中学教职工2583人、职业高中教职工163人。在校学生79254人,其中,幼儿园在园13652人、小学在校生36861人、初中在校生1774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560人、中职在校生2441。招生学生人数21335人,其中,幼儿园招生4886人、小学招生6608人、初中招生6152人、普通高中招生3689人。全县教育支出135937万元,同比增长30.21%。
根据公安年报统计,2023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60329户,总人口569618人,户均人口3.55人。按户籍人口类型分,乡村人口348291人、城镇人口221327人。按户籍人口性别分,男性301452人、女性268166人,男女性别比为52.9∶47.1。当年出生人口4672人,死亡人口3246人,人口出生率为12.4‰,人口死亡率8.6‰,人口自然增长率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72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0元,同比增长8.4%。
全年全县参保462369人,基金支出56753万元。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816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基金支出1462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47938万元,大病保险基金支出3881万元,医疗救助支出1495万元。
全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383人,其中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1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9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32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88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10人次。统筹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668个。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公共就业招聘活动69场次,发布就业岗位11996个,累计服务24132人次。
绥阳县人民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735件,较2022年减少793件,审执结6615件,较2022年减少625件,结案率98.22%。受理刑事案件360件,审结349件,判处罪犯505人。受理民事案件4229件,审结案件4184件。受理执行案件2093件(不含执保执恢等案件),执结案件2029件,执结率96.94%。受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53件,审结53件,有效维护司法行政权威。
十一、生态环境
2023年绥阳县年平均气温16.4℃,较历年偏高1.4℃,年极端最高气温34.5℃(5月2日、8月1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5℃(12月18日);全年降水总量994.8mm,较历年偏少119.7mm,降水时段集中在6月到8月;日照时数951.4小时,较常年偏少40小时;年蒸发量1001.0mm,较常年偏少36.9mm,全年无霜期358天。
2023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综合指数为2.44。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从2019年开始国家统计制度变化,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只评估反馈增速,不评估反馈总量。
5.因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调整,往年未作调整,本公报中的涉及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总量为统计上报数,仅作参考。
6.因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采用样本抽样方法,因此该领域无全县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