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关乡的夏日之约: 与青春志愿同行,共绘乡村新景

小关乡的夏日之约: 与青春志愿同行,共绘乡村新景

发布时间: 2025-07-28 14:51 字体:[]

七月的绥阳,青山环抱中的小关乡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夏日之约”。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夏·关”志愿服务团的到来,为这片宁静的土地注入了青春活力,乡党委、政府与全乡百姓携手相伴,在田间地头、校园课堂间,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同心筹备,为爱心铺就前路

当志愿服务团的身影出现在小关乡时,乡党委、政府便将这份青春热忱视作珍贵的力量。乡党委副书记樊春伟、党委书记王平等领导全程支持,从夏令营课程的本土化调整,到活动场地的安全排查,再到农户资源的协调对接,一次次座谈讨论里,藏着对孩子们暑期生活的用心。

小关乡中心小学的校园里,申恒仲校长带着老师们细致规划教室使用、课程衔接,校门口的招生现场更是热闹非凡——家长们拉着志愿者的手细细询问课程安排,孩子们扒着校门踮脚张望,那份期待与信任,让全乡上下都为这场爱心课堂充满了期待。

田间共劳,让土地见证担当

小关乡的洋芋地与金银花田,成了志愿者与乡亲们最亲近的“课堂”。看着年轻人们弯腰采挖洋芋时沾满脸庞的泥土,农户们笑着递上草帽;在金银花地,老手艺人手把手教大家辨别成熟花瓣,指尖的触碰间,是传承,更是乡村与外界的温暖联结。

“这些娃娃不怕苦,帮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正在地头忙碌的李大叔擦着汗说。志愿者的汗水滴进小关乡的土地,不仅带来了实际的帮助,更让乡亲们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牵挂与支持。

课堂焕彩,让童心绽放光芒

小关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从未如此热闹过。峰峰老师的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第一次见到“泡泡桥”,惊叹声回荡在校园;小孟老师的书法课上,“春眠不觉晓”的字迹里,藏着小关乡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王子老师的课上,当喀斯特地貌的神奇与“四渡赤水”的故事相遇,孩子们眼中燃起了对家乡与家国的热爱。

扭扭棒做的小雏菊里有乡野的芬芳,手势舞的节奏里有乡村的活力,街舞课的跳跃里有童真的张扬。课后的礼物,让孩子们的笑脸比夏日阳光更灿烂——这是小关乡的孩子们,在这个夏天收到的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这个夏天,小关乡与“夏·关”志愿服务团的相遇,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从党委、政府的细致筹备到乡亲们的热情相待,从小学校园的课堂焕彩到田间地头的共劳互助,小关乡在接纳青春力量的同时,也用土地的厚重、乡情的淳朴,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实践课”。

当夏令营的铃声暂歇,这份爱与希望已在小关乡的土地上扎根。未来,这片土地会记得这个夏天的欢笑与汗水,更会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孕育属于乡村的美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