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黔北大地稻浪翻滚。近日,在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田里,来自省、市、县农技专家们正围绕核心示范田,开展省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测产验收,用精准数据检验“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的丰收成果。
测产现场,专家团队严格遵循《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测产技术规范》,先对示范田块进行实地勘察,选取土壤肥力均匀、水稻长势一致的代表性区域作为测产样本区。工作人员手持测绳精准测量田块面积,逐一记录株行距,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仔细清点样本稻株的有效穗数,剥穗统计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准确。
在稻谷收割环节,村民将样本区水稻集中收割后,现场对稻谷进行脱粒、清杂,随后用精度达0.1斤的电子秤进行称重,并使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检测稻谷含水量,最终得出水稻亩产量。同时,工作人员下田捕捞大口鲶鱼,统计鱼类规格与数量,核算鱼类亩均产量,形成“稻+鱼”双丰收的完整测产数据。整个测产过程全程记录、公开透明,现场农户代表全程见证,确保测产结果客观公正。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它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保障水稻、水产品质量安全,又可增加农户养殖收益。枧坝镇示范点今年开展的是‘稻+大口鲶鱼’种养殖,经过3个月种养殖,今天我们测产结果显示:鲶鱼平均尾重达1.9斤,亩产为105公斤;水稻亩产504公斤,达到预期效果。”贵州省水产动物营养与病害防治研究所主任、副研究员李小义介绍道。
据悉,从生态、经济、社会三重维度来看,“稻+大口鲶鱼”综合种养模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该模式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叠加水产养殖,守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双赢选择”,既守住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实现“农田变湿地、生态得改善”的良性循环,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稻田还可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稻田捕鱼”“农耕体验”等业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此次省级示范项目测产验收不仅是对绥阳县稻渔综合种养成果的检验,更为全市推广该种养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测产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稻+大口鲶鱼’种养技术要点,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指导手册,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实操指导等方式,向更多农户推广该模式;推动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让这一生态高效的种养模式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遵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水产工程师赵谱远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绥阳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绥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1-26363333 邮政编码:563300 地址:绥阳县洋川街道晨光路93号
运行管理:绥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技术支持: 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