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眼下,在我县温泉镇,前胡、黄精、金荞麦等多种中药材迎来丰收季,实现了产业增效、村民增收。
记者在位于温泉镇的贵州省益万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房内看到,几十余名村民正在对收购来的中药材进行粗加工。挑选、分拣、剪切、烘干、打包、装车……工序忙而不乱。厂房内不时飘来阵阵草药香,厂房外,前来送药材的车辆络绎不绝,在过秤登记后,大家纷纷拿到卖药材的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胡志勇是一名中药材种植大户,自己在种了几十亩中药材的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了一百余亩。刚交易完满满一车前胡,公司订单收购的模式让他感到十分踏实。
“我是去年和公司签的订单,药材都是销售给公司,前期已经拉了几万斤过来了,今天是最后一部分,只有几百斤,刚卖了三千多元钱,很高兴!来年我们还要继续大量发展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胡志勇信心满满地说。
贵州省益万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粗加工、销售等,并于2019年成立绥阳县益万农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公司种植基地发展中药材400余亩,粗加工后的产品主要销往安徽、浙江等地。
“我们是从今年11月中旬开始收购的,平均每天的收购量能达到6万斤左右,现在每天都有20多个工人在进行粗加工,大概在明年1月中旬收购结束,总的收购量预计400万斤。” 贵州省益万农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万林说。
据陈万林介绍,当前市场上对前胡等中药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公司目前合作销售的两家公司订单量已供不应求,这也让他看到了企业复苏的信心和希望。
“随着市场回暖,我们今年的销量还是很不错的,这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发展信心。”陈万林表示,将以大户带动散户的种植模式,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扩大三分之一的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户持续增收。
公司大规模收购中药材,吸引了周边村民对中药材种植的关注。近年来,在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不少村民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队伍,并不断扩大规模。目前,温泉镇共发展黄精、前胡、覆盆子等中药材12000余亩,并通过“基地+工厂”的双重就业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真正让药材变药“财”。
“我家就在这附近,每年都来这个厂里干活,一天都有八九十元,一年下来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又能照顾得到家,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当地村民舒启祝对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到钱,很是满意。
当前,温泉镇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机遇,把中药材产地粗加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依托镇内中药材粗加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不断拓宽产品销路,有序推进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链条化等方向发展,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绥阳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绥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1-26363333 邮政编码:563300 地址:绥阳县洋川街道晨光路93号
运行管理:绥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技术支持: 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