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燕丽、宦银燕俩姐妹,是绥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生,从贫困山区迁入城镇安置区后,生活、学习都发生不小变化,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也更加不同。
2019年,姐妹俩跟着家人从绥阳县黄杨镇山区搬迁至风华镇虹桥社区易搬安置区,目前,二人就近入学于风华镇风华中心学校,在同一班就读,入住同一间宿舍,体验着同样的开学“新生活”。
6时30分,学校起床广播响起,与其他初三年级学生一样,姐妹俩作了简单梳洗,乘着黎明亮色下楼跑操,10分钟后返回宿舍整理卫生。
风华中心学校校长朱训材介绍:“自开学以来,除加强师生防控知识培训和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外,还安排专人对校园每个角落进行消毒,每天组织学生对校园进行大扫除,早课前测量体温,并安排晨跑、课间慢跑等低强度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风华中心学校,是绥阳县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安置学校,这里共安置1024名易搬学生,今年春季初三、高三年级开学以来,该校紧盯防疫、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关键环节,全方位为初三易搬学生营造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
早上7时,天色渐渐明亮,学校安保人员已完成第一轮消毒工作,宦燕丽提前出了门,有序排队进入食堂吃早餐。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校采取“错峰就餐制”,就餐间隔距离均在1米以上,人人戴好口罩,来往互不交谈,工作人员来回引导监督。
“早餐吃完,该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其他的进教室来量体温,然后自习,晨读英语或语文。”早上7点40分,宦燕丽与宦银燕在教室相遇,正式进入学习时间。
在班主任王维志眼里,姐妹二人很朴实,也很勤奋。王维志告诉记者:“这两个学生到这里快一年了,我和她们母亲交流过,家庭比较贫困,正因为贫困,她们到这里来才知道如何勤奋学习,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考上一个好的高中。
今年是姐妹俩来该校的第二学期,也即将面临人生“初考”,学习上丝毫不敢放松。
宦燕丽说:“每科老师安排的作业要在课后做完,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下课不会的请教同学,理解不通的可以去问老师,晚自习后回寝室,还要做半小时作业再睡觉,我想考一所好的高中,所以得努力学习。”
宦燕丽从小对宦银燕十分关爱,来到新学校后更是照顾有加,生活上形影不离,学习上互促互进。
宦银燕称:“我姐姐在学习上、生活中也很照顾我,不会的题她会给我讲,很耐心地给我讲,她不会的也会让我给她讲,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眼看到了午餐时间,由于“错峰就餐”,姐妹俩又一次短暂分开,宦银燕排队取餐时,宦银燕先吃完返回教室。
食堂食材由餐饮公司定点定时配送,严格按照菜谱备餐,每日菜品不同,既能保障食品安全,也注重了营养合理搭配。
“我们学校的伙食很好,一日三餐,每顿早餐都有鸡蛋,中餐和晚餐都是三菜一汤,今天有花菜炒肉、煎鸡蛋、白菜……,荤素搭配很好,味道也不错,很合胃口。”宦燕丽认为。
回到教室后,二人稍作休息,又投入了学习状态。
姐妹俩不仅勤奋好学,待人也十分友善,来新学校不到一年,已是同学和室友眼中的榜样。
“她们两个平时挺乐于帮助别人的,在学习上也很认真,老师也夸赞她们学习很努力,我经常看到教室里人都走光了,她们还在写作业,他们这种上进精神很感染我,她俩人挺好!”同学兼室友杨弘瑞这般评价姐妹二人。
面对记者采访,姐妹俩起初总是低着头,言语间露着胆怯,当谈及学习生活变化时,俩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宦燕丽说:“刚来这里我很忐忑,因为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但是通过与同学慢慢交流,我发觉他们很乐于帮助别人,我不会做的题会去请教他们,我觉得老师也特别和蔼亲切,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这个大家庭让人感到很温暖,我很爱这里的学习氛围。”
“来这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在交通更加便捷,生活方面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还来到了一个更好的班级,氛围也很好,老师教学方面也讲得很清楚,让我的思维打开很多,成绩也进步很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所好的高中。”在感受生活变化的同时,宦银燕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我们要利用下午、晚上加一节课,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同时把各班的薄弱学科加以训练,实现各学科齐头并进,确保中考每位同学都能考上理想的成绩。”朱训材表示,针对易地安置的学生,学校尤其重视,从教导主任到宿舍管理人员,每天对全校28名初三年级易搬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全面跟踪,让他们在学校生活安心、学习舒心,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