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四个一”举措打通基层应急救援“神经末梢”

 编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绥阳县紧盯基层应急短板弱项,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应急管理处置能力,切实织牢乡村应急安全网。

一是完善架构,建好一个“应急管理机构”。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在各村(社区)建立应急管理服务站,构建起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规则及其办公室细则,明确任务分工,构建统筹有力、齐抓共管的应急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应对安全灾害风险。

二是整合力量,建好一批“应急救援队伍”。统筹县域内公安、民兵、村干部等力量,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应急救援力量延伸至“最末梢”。强化应急救援培训力度,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分领域到基层开展培训,县人武部将应急知识纳入民兵训练的内容,切实提高基层应急救援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统筹资源,建好一个“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以“智慧应急”融合终端为依托的全县应急指挥平台,直达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充分整合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强化场地建设,实现一键式调度和叫应。目前,绥阳县15个乡镇(街道)应急指挥平台已实现视频互联互通、可视可讲可调度全覆盖。另外,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备勤,持续强化业务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练使用“智慧应急”融合终端各项功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四是立足实战,建好一套“应急网络系统”。依托贵州省应急管理网格化系统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管理机制,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分网格。按照“一格一长多员”的要求,由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任网格长,村支“两委”成员以及村民组长任网格员,网格员在全力做好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等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