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阳县按照“全灾种、大安全、大应急”要求,聚焦“预警信息、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宣传引导”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确保预警信息“发送快”。制定出台《绥阳县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分级应对制度(试行)》《绥阳县自然灾害风险研判联合会商制度(试行)》,健全“叫应”“会商”等机制。将各乡镇(街道)的区域自动气象站接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平台,有效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强化“人防+技防”地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并通过应急大喇叭、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救援力量“调集快”。统筹县域内公安、民兵、村干部等力量,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村(社区)级救援队伍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县、乡镇(街道)两级救援队伍能迅速抵达救援现场。同时全面提升应急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务局等部门分领域到基层开展培训,县人武部将应急知识纳入民兵训练的内容,切实提高基层应急救援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后勤保障,确保应急物资“运转快”。立足于“应大急、救大灾、抢大险”的工作要求,按照分级分类、因地制宜、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县域内易发多发的灾害类型,积极筹备应急物资,并将应急物资前移至各乡镇(街道)及多灾易灾点进行储存,全力构建“分级储备,响应迅速,保障到位”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动员群众“速度快”。通过召开群众会、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制定印发《绥阳县2023年应急演练计划》,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部分群众开展应急演练,并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树立警示牌,标注疏散路线,便于基层干部与群众掌握,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疏散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