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阳县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按照“选、育、管、用”一体思路,致力锻造一批会管理、懂业务、有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精心“选苗”,广纳英才“扩路子”。根据“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组织认可、具备潜力”要求,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比较遴选、多部门联审联查等方式,从返乡退伍军人、本县大学毕业生、县中等职业学校优等生等群体中,挑选一批熟悉“三农”、擅长群众工作、乐于奉献、责任感强的人员作为“双培养”对象进行培养。
二是精细“育苗”,全面塑才“壮苗子”。以政治素养、能力素质“双提升”为目标,探索建立“导师帮带”机制,采取“筛选对象——制定方案——开展帮带——跟踪指导——整体提升”5步工作法,组织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通过“1+1”“1+N”等方式,与培养对象结成“对子”,结合培养对象的优势特长,通过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向培养对象教方法、传经验,并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帮助培养对象尽快适应村级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精致“护苗”,制度管才“压担子”。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相结合,采取“一看、二察、三听、四比”考核方式,由“导师”及“两委一队三个人”组织,对培养对象每月开展1次谈心谈话,每季度作出1次评价分析,每半年开展1次综合考评打分,动态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情况。同步实行“1年1调整”动态管理,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及时调整不合格人选,对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及时补充入库。
四是精准“用苗”,人尽其才“定位子”。按照后备储蓄一批、换届使用一批、引导创业一批“三个一批”思路,构建“优秀人才——村级后备力量——村(社区)两委成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长链,鼓励培养对象按照法定程序竞选村“两委”成员,同时支持培养对象发展产业,并结合产业发展、项目所需给予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