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
一、绥阳县辣椒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同季,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气候、土壤、水等资源禀赋利于辣椒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形成和积累,绥阳辣椒是贵州省优质辣椒的主产区,常年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是黔北辣椒产业带的中心区,主要种植的品种有绥阳子弹头、黄杨小米辣、遵义换种工程品种、博辣系列、湄江明珠等。绥阳辣椒因其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C、干物质、脂肪等含量在同类型辣椒中均名列前茅,辣红素、辣椒素含量适中,辣椒色鲜、味辣、肉厚、香浓,造就了“品味温醇、香辣协调”的独特品质。
2.产业历史。绥阳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绥阳自盛唐时期开始种植辣椒,有1400年的历史,自明朝万历年间即上市交易。1999年获得“中国辣椒之乡”;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特色文化节特色产品银奖;2003年获首届贵州农产品名牌产品;2004年获得“全国辣椒标准化示范区合格县”;2005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论证,同年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6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
3.产业现状。2020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28.36万亩(其中辣椒换种工程41405亩),鲜辣椒总产量35万吨左右,总产值14亿元。建有洋川、郑场、蒲场、黄杨等辣椒专业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年交易干椒2万吨,交易额3.75亿元。现有辣椒育苗大棚7万余平方米,已建有14条辣椒烘干线,辣椒烘房200余间,日制干鲜椒能力达400余吨。全县有辣椒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能力2万余吨。已培育成功开发上市40余个产品,其中贵辣和辣哈哈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
(二)发展需求
1.辣椒精深加工项目。通过新建、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投资辣椒精深项目,推动辣椒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产、二产融合,实现资本、技术、市场和农业资源的强强联合,推动绥阳辣椒做大做强。重点招引辣椒加工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2.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与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生产要素等配套建设,投资生态观光体验式农业、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等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重点招引辣椒种植企业,拟选址全县辣椒种植区。
3.辣椒食品开发项目。投资建设辣椒食品产业园,充分发挥我县“辣椒之乡”、“绥阳小米辣”地理标志等品牌效应,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工业园区良好用地条件,开发辣椒食品。重点招引辣椒食品开发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4.农特产品市场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与我县农产品企业合作开拓销售市场,形成长期供销合作关系。重点招引农产品智慧交易市场,拟选址中心乡镇。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绿色食品产业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设生态、高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辣椒产业带。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我县还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支持辣椒产业发展。
二、绥阳县金银花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了以金银花为主导,多种中药材共同发展的局面。绥阳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以花蕾、花、枝、叶入药有利尿、清热、止泻、杀菌、解毒、消炎等作用,绥阳金银花富含丰富的绿原酸,本地山银花品种绿原酸含量可达7.44%,产品质量好,市场认可度极高。绿原酸是一种有效的酚型抗氧化剂,能降脂降压、滋润肌肤、增强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现有种植面积13.5万亩,是贵州省的中药材种植大县,产业规模属于全省前列。绥阳金银花作为遵义市重点发展单品,产业综合发展均排全市第一。
2.产业历史。绥阳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已探索、生产加工野生金银花,人工种植近50年,2002年开始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2013年获得“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同年绥阳金银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小关金银花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建设范围,小关乡银花村获得农业部颁发“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014年、2015年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绥阳)金银花产业发展研讨会。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2017获得贵州省民族医药(苗医)非医疗机构示范基地认定。绥阳县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园、产业融合示范园取得国家级示范园认定。
3.产业现状。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3.5万亩,年产干花1500吨,叶子2000吨,实现年产值2亿元,综合产值6亿元。开发有金银花朵花茶、饼茶、叶茶等10多个茶叶品种,有金银花凉茶等8个茶饮料产品,有金银花牙膏等10多个日化产品。注册有“诗乡红”、“金蕾香”“黔阳”、“苗老藤”等10个商标,获得相关的实用新型技术和专利发明共计20余项。初加工厂40余家,种加销企业2家,金银花深加工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
(二)发展需求
1.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加大金银花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围绕本地山银花重点发展品种,重点招引金银花种植企业,拟选址小关乡、郑场镇等重点乡镇,集中建设金银花产业大镇,形成金银花产业集聚区。
2.金银花产业深加工项目。通过推进金银花产业初深加工,开发金银花保健酒、金银花茶饮、金银花化妆品、金银花面条等产品,带动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重点招引金银花加工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3.配套销售和物流体系项目。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建立配套完善的现代化金银花市场销售网络。重点招引现代化金银花批发市场,完善仓储、物流、销售信息等配套服务,使其成为全县金银花的集散中心、仓储中心、物流中心和金银花销售专业市场。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金银花产业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设生态、高效金银花生产基地,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打造小关、郑场为重点的金银花产业带。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我县还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支持金银花产业发展,并在基础设施、金融、农业保险等方面予以配套扶持。
三、绥阳县方竹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我县以构建“竹业大县”和“方竹强县”为目标,紧紧围绕“扩基地、建链条、破保鲜、扶龙头、强科技、重改造”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绥阳是金佛山方竹主产区之一,有竹林资源51万亩,是我县高山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其中:原生方竹林面积19.1万亩,涉及11个镇(乡)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方竹可采笋面积达15万亩,多数以销鲜笋为主,加工以粗加工为主,主要加工为盐渍笋、干笋。其他竹资源11.7万亩,2020竹产值预计达1.9亿元以上。
(二)发展需求
1.方竹笋精深加工项目。通过新建、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重点招引笋类食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基地型企业,开发竹笋系列产品,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2.竹旅一体化项目。主要围绕林业旅游休闲项目、林业配套商业项目等招引旅游开发企业,拟选址全县竹产业种植乡镇。
3.竹编工艺制品项目。利用丰富的竹资源,重点招引包装、工艺制品类企业,开发竹类包装制品、纯手工工艺制品等,拟选址经济开发区、旺草镇。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方竹产业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设生态、高效绿色方竹产业种植及生产基地,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太白镇、宽阔镇、青杠塘镇等区域。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绥阳县方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绥阳县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绥阳县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和奖补政策。对新建方竹基地实行奖补政策,奖补资金为600元/亩。
四、绥阳县蔬菜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区域众多,境内气候、土壤、水等资源禀赋利于蔬菜种植及生长,蔬菜种类及品种多、茬次多。“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点形成了与周边重庆、湖南、湖北、两广等省份相比在夏秋季冷凉蔬菜的生产优势,夏秋蔬菜是遵义蔬菜参与全国大流通的主要方向。目前形成了时令蔬菜保供区、保供蔬菜补充带、夏秋蔬菜优势带等3个产业带。推动了全县标准化蔬菜基地发展。
2.产业现状。2020年全县完成播种、移栽蔬菜面积达到26.37万亩,总产量62.3万吨,总产值13.7亿元。我县500亩以上坝区共计18个,产品主要包括茄果类、豆类、瓜类、叶菜类、葱蒜类、水生菜类以及山野菜类等。以蔬菜产业为主的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 1个。产品主要销往省内、云南、重庆、四川等大中城市以及港台澳等地区。
(二)发展需求
1.蔬菜精深加工项目。投资有机蔬菜种植项目,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产、二产融合,实现资本、技术、市场和农业资源的强强联合,推动绥阳蔬菜“黔货出山”走向全国。重点招引蔬菜加工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2.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可采用多种模式参与我县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生产要素等配套建设,助推绥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围绕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等元素招引生态观光体验式农业、农业旅游休闲、农业配套、农业旅游地产等项目。重点招引观光旅游开发、高端蔬菜种植企业,拟选址全县各乡镇。
3.农特产品市场开发项目。招引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区域性综合性商贸冷链物流基地;与我县农产品企业合作开拓销售市场,形成长期供销合作关系。重点招引农贸市场建设运营企业,拟选址洋川街道。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绿色蔬菜产业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设生态、高效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以洋川、风华、蒲场、旺草、枧坝、茅垭为重点的坝区特色蔬菜产业带。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蔬菜产业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并在基础设施、金融、农业保险等方面予以配套扶持招商引资企业。
五、绥阳县红粱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种植区域基本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酒用高粱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县已把酒用高粱定为县农业八大产业之一,并将把我县建设成为有机酒用高粱原料生产大县,到“十四五”末实现20万亩酱香酒有机高粱生产基地的目标。 2020年,全县完成酒用高粱种植10.12万亩,产量2.6万吨左右。种植品种主要是以红缨子、红珍珠为代表的本地优质糯高粱品种。全县现有高粱专业合作社18个,30亩以上种植大户21户,以高粱购销为主营业务的粮油收储公司3家。高粱种植主要分布在全县15个镇乡。
2.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全县酒用高粱产业基本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种植,以茅台集团为引领,目前规模较大的钓鱼台国宾酒业、劲酒酒业、国台酒业等酱香白酒企业在辖区内都建立有原料基地,实行合同种植,保护价收购。2020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9.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95%,其中钓鱼台国宾酒业基地订单1万亩,订单价格6.40元/公斤;其他白酒企业订单8.6万亩,订单价格6元/公斤以上。全县现有高粱专业合作社18个、30亩以上种植大户21户,其中钓鱼台国宾酒业原料基地有高粱专业合作社6个,以高粱购销为主营业务的粮油收储公司3家。
3.标准种植水平提升。截至目前,全县高粱有机地块认证面积达10.8万亩以上。同时,全县持续加大有机认证工作力度,2019年完成10.8万亩的有机地块的认证转换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应用漂浮育苗、穴盘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技术和起垄覆膜移栽、全程绿色防控等技术,成效明显。
4.保障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县酒用高粱收购价格逐年提高,订单价格从2018年的5.00元/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6.40元/公斤,逐年提高。再加上订单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生物农药等生产物资,政府、龙头企业共同出资为基地县建立高粱生产风险基金,购买政策保险等措施有效规避了种植户种植风险,提高了种植积极性,高粱种植户亩均收入在1800元以上,高粱种植成为主产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二)发展需求
1.红粱种植加工项目。发展红粱种植,增加红粱产量,目前我县及遵义市酒用红粱缺口大,市场潜力很大,重点招引红梁种植、加工企业,种植企业拟选址全县各乡镇,加工企业拟选址各乡镇。
2.红粱配套项目。综合利用红粱及其他农作物秸秆,打造稻壳水泥混凝土、秸秆煤气发生炉、秸秆人造板、秸秆饲料、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生物柴油、秸秆手工艺术品等配套项目。重点招引相关配套加工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红粱产业先进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建设红粱生产基地,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以大路槽乡、蒲场镇等红粱产业带。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县有机高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积极把酒用高粱产业培育成助推我县乡村振兴的长效产业。
六、绥阳县茶叶、花椒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东连湄潭,南临汇川区,西接桐梓,北靠正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水热同季,平均海拔1300米;平均气温在11.5~17.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250毫米之间。土壤中富含锌硒锶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生产优质茶叶及花椒的良好基础。其“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少日照、无污染”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绥阳茶“嫩、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
2.产业现状。绥阳是老茶区,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俱佳。我县枧坝镇的鹿项茶早在元代就已成为贡茶。近年来,绥阳县不断将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县茶园发展面积5万亩,投产茶园1.37万亩,种茶乡镇10个。茶叶种植品种主要有:黄金茶、黔湄601、小福鼎等。截止当前,产业总产量104.17吨,总产值1391.5万元。主要销售在省内,部分销往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现有19家经营主体,已有茶叶加工企业5家;截至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25529亩(总面积)。其中2019年前种植10529亩,2020年新种植15000亩。主要分布在宽阔镇、枧坝镇、黄杨镇等13个乡镇,共建立4个相对集中连片的花椒种植基地,产业有一定基础。全县花椒种植品种主要有青椒的九叶青、本地花椒的大红袍和藤椒,九叶青种植面积占近70%。发展模式主要是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种植大户和农户散种三种。
(二)发展需求
1.茶叶基地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布局打造“金银花+黄金茶“的“双金”产业带,即:以海拔1000米为分割点,1000米以上规划为“茶+金银花”互补发展;1000米以下以发展黄金茶为主,以蒲场镇为中心,辐射布局“金银花+黄金茶”产业带;打响“绥阳县黄金茶”品牌,以小关乡为中心,辐射布局“金银花+茶”产业带。重点招引茶叶种植企业,拟选址全县各乡镇。
2.茶叶精深加工项目。注重茶产业链招商,重点发展精制茶、茶多酚、茶饲料、茶保健品、速溶茶等领域,推动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重点招引茶叶初深加工企业,满足初加工能力2000吨,精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3.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发展茶叶冷链物流、仓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以及电子商务、营销网络及产品展示展销平台等配套功能设施,发展茶产业+旅游、茶产业+互联网等产业。重点招引茶产业营销企业、旅游开发企业,拟选址洋川街道,蒲场镇。
4.围绕“建成全县花椒产业特色优势区”的总体目标,结合全县花椒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在全市15个镇(乡、街道办事处)布局花椒产业。全县花椒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主要是新鲜花椒杀青简易包装、烘干。重点招引花椒精、麻味素、花椒籽仁油等食用生产技术企业和药用、化妆品、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精深加工生产领域企业。
(三)承接条件
1.围绕重点区域,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建设绿色、生态、高效、优质的黄金茶生产基地,以蒲场镇、枧坝镇、黄杨镇、青杠塘镇、小关乡、温泉镇、茅垭镇等地为重点发展区域;花椒以黄杨镇、郑场镇、旺草镇花椒适宜区为主,主要种植九叶青为主;海拔900米以上的宽阔镇、枧坝镇区域规划种植大红袍、藤椒为主。到2021年底,全县花椒种植面积从2019年底10529亩增加至3万亩,建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花椒种植示范基地4个以上,鲜椒年产量达到0.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0.3亿元以上。到“十四五”规划末,花椒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建成花椒种植示范基地5个以上,鲜椒年产量达到0.3万吨,综合产值0.4亿元以上。
3.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并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支持茶叶、花椒产业发展。
七、绥阳县生态畜禽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2020年,我县生猪现存栏20.3万头,出栏24.6万头;牛存栏5.6万头,出栏1.92万头;羊存栏3.26万头,出栏2.37万头;家禽存栏84万羽,出栏128万羽;养殖水产品年产量5707吨。牧业总产值20.28亿,其中生猪13.45亿,牛3.24亿,羊0.97亿,家禽0.42,渔业1.7亿,其他0.5亿。肉类总产量29032.6吨,禽蛋产量2498.3吨。
2.生猪产业龙头企业情况。江西双胞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存栏6000头母猪的父母代种猪场1个,年产36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上海东方希望集团:我县2020年6月份招商引资东方希望集团,总投资25亿。建设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含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场及种畜场。
(二)发展需求
1.全产业链发展项目。大力推行生态养殖,配套建设饲料兽药、畜禽良种、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产业体系。重点招引畜禽全产业发展企业,拟选址各县各乡镇。
2.家禽产业项目。重点招引蛋鸡和肉鸡种鸡场,围绕“绥阳土鸡”养殖、“银花鸡”品牌推广,助推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拟选址全县各乡镇。
(三)承接条件
1.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根据海拔、气候、土地因地制宜,生态畜禽重点发展在坪乐镇、黄杨镇、太白镇、青杠塘镇等产业带。
2.绥阳交通便利,建设成本低,要素保障齐全,劳动力富足,营商环境良好,除全面享受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我县还制定了《中共绥阳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意见》《绥阳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支持生态畜禽产业发展。
第二产业
一、绥阳县医疗大健康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1.5~17.5℃之间,全年1月最冷,7月最热;绥阳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250毫米之间(县城区1136.9毫米);日照年平均为1053.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3.5%;绥阳森林覆盖率为51.8%,空气质量极佳,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其中位于大路槽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为全球之最。全县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适宜各种中药材种植,药材资源丰富,目前有金银花、天麻、杜仲、柴胡、白芨等600余种中药材,其中尤以金银花最为突出,有中国金银花之乡的美誉,绥阳优越天然药材等资源禀赋成就了绥阳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现状。全县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12万亩,总产量2.556万吨。全县目前培育中药材企业21家,合作社15家,初加工厂房40余家,现有市级龙头企业3家,注册有商标的企业6家,注册商标10余项,获得专利60余项,绥阳金银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向欧盟公布。
(二)发展需求
1.中药制药开发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以精加工为主的中药制药生产企业或项目,推进中药民族药尤其是的开发,重点发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重大疾病药物,提高绥阳县中药材经济效益,提高绥阳县药品市场份额。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2.医疗器械制造项目。依托绥阳经济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大健康产业园标准厂房等优势。重点引进医用口罩、无菌医用手套、防护服、额温计、无菌敷料、手术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一、二、三类等医疗器械大型生产经营企业入驻绥阳。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三)承接条件
围绕中药材种植、初加工重点发展温泉镇、大路槽乡、宽阔镇、蒲场镇、青杠塘镇等区域;围绕医药加工、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入驻绥阳经济开发区,大健康产业园。为推动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国家、省、市、县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关于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实施方案》,贵州省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二、绥阳县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兵工企业在绥阳有长达几十年的工业历史,为中国航天、导弹等军工事业作出了辉煌贡献,其中○六一基地的5家(3531、3532、3533、3535、3409)军工企业为绥阳留下了宝贵的工业基础和财富。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推动了绥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绥阳围绕精密铸锻、精密齿轮、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汽车配件等业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2.产业现状。装备制造业是绥阳经济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主要生产特种装备精密铸锻件、新能源装备与军工装备零部件、新兴家电。汽车零部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经开区已集聚了贵州航天风华实业有限公司、遵义金业机械铸造有限公司、遵义拓特铸锻有限公司、绥阳县全成电子有限公司、遵义肯富来水泵有限公司等10余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主要涉及大型铸锻件、冰箱配件、冰柜、各类液压泵、真空泵、小型家电、冰箱热水器洗衣配件、汽车配件、LED光电产品和军工制品等。
(二)发展需求
1.军民融合示范区项目。依托航天十院军工企业技术资源和闲置资产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点招引军民融合产品加工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2.军民融合配套产业项目。重点引进特种精密铸造、特种铸锻、家电配套产业、LED光电产业、机加产业、应急救援产业等关联企业合作进驻,共同构建起专业化产业集群,不断完善配套产业链,孵化新的增长点。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3.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根据遵义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绥阳经开区作为主要承接地之一,充分利用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电子配件、水泵制造、铸锻件、电力装备制造、冰箱电器配件、铝管加工等企业。拟选址经济开发区。
(三)承接条件
以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风华工业园为平台,依托航天风华实业、华丰电器和耐环铝业等龙头领军行业,集聚一批配套中小型企业,着力打造汽车电子配件、冰箱电器、铝管加工等机电制造产业。依托金业、拓特、肯富来等大件装备企业,重点招引承接汽车零部件制造、水泵制造、铸锻件等企业,着力打造汽车配套、军品配套、水泵配套等装备制造产业。优惠政策为:《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决定》《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遵义市重点引进企业招商优惠和上市奖励政策》和《中共绥阳县县政府委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风华园区)标准厂房招商引资项目优惠管理办法》等。
三、绥阳县煤电锰循环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循环经济型煤电锰一体化产业基地是贵州省规划建设的“四个一体化”项目,园区动力车间按照7000小时/年的发电时间计算,年发电量约21亿度/年,铁合金装置耗电约16亿度/年,水泥项目耗电约1亿度/年,富余电量约4亿度/年。电厂具备年抽汽150万吨的蒸汽能源可供应大型蒸汽用户,根据用电量大小在0.35—0.45元/千瓦时之间,价格低廉。园区拥有物流运输资源煤矿120万吨/年、粉煤灰40万吨/年、石膏25万吨/年、锰合金矿石80万吨/年、锰合金40万吨/年、锰合金矿渣40万吨/年、水泥130万吨/年等500万吨/年运力,运距均在17—100公里之间,交通便捷。
2.产业现状。绥阳县煤电锰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围绕50万吨/年蒸汽、40万吨/年粉煤灰、30万吨/年石膏、40万吨/年铁合金炉渣、130万吨/年水泥熟料等项目自行发电用于锰系合金和水泥产品生产;水泥厂综合利用发电厂产生的炉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和锰系合金厂产生的水渣生产水泥;整个园区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合格后送至锰系合金分厂回收利用,达到园区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当前,锰系合金厂产生的煤气经干法除尘后除部分自用外,其余全部输送至发电厂替代部分燃煤掺烧发电,从而实现循环经济一体化运行。
(二)发展需求
1.建设微型能源网络基地。将绥阳建设成为遵义主城区综合能源基地,{源(火+风+光、蒸汽汽+天然气+乙醇+地热)-网(绥阳园区内电网+和平工业园区电网+遵义主城区热网)-储(充电储能+分布式微能源网储能)-荷(绥阳产业园区电为基础负荷+和平工业园区+遵义城区热为基础负荷)}。重点招引关联企业,拟选址煤电锰循环经济产业园。
2.风力发电开发项目。依托绥阳电厂建设遵义东部主城区供热供暖供冷综合能源项目,重点招引风电开发企业,尽快实现分布式风电能源作为园区用能补充。拟选址相关乡镇。
3.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利用园区现有资源和资产招商。重点招引LNG加工厂,日生产产量100万立方米天然气;开展能源梯级利用,重点招引水泥窑余热发电、低压蒸汽利用项目等新型节能建材生产产品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实现渣、水、气、热、电的完全再生利用。拟选址煤电锰循环经济产业园。
4.蒸汽能源利用项目。电厂具备年抽汽量150万吨的蒸汽能源可供应大型蒸汽用户。重点招引大型蒸汽用户入园,建设遵义东部主城区热网,组建遵义主城区热网公司。拟选址煤电锰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承接条件
1.区域内富余土地约1387.2亩,其中完成场地平整土地650亩。富余电量1.61亿kW.h/年。富余粉煤灰14.1万吨、脱硫石膏17.3万吨、铁合金渣21.4万吨。富余水量约571m³/h,年度富余总量约500万方。
2.优惠政策:绥阳县《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风华园区)标准厂房招商引资项目优惠管理办法》等。
第三产业
一、绥阳县旅游康养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绥阳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1.5~17.5℃之间,全年1月最冷,7月最热;绥阳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250毫米之间(县城区1136.9毫米);日照年平均为1053.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3.5%;绥阳森林覆盖率为51.8%,空气质量极佳,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其中位于大路槽区域的空气负氧离子为全球之最。绥阳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地球同纬度仅存的原始森林——宽阔水原始森林。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单体旅游资源达693个。
2.产业现状。绥阳县坚持“旅游康养融合区”建设,实现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化,围绕“诗画绥阳·养生天堂”定位,依托洞林山水,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康养融合新业态,打造成旅游康养集散地。全县旅游和康养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433.62万人次,同比24.28%,旅游总收入124.31亿元,同比增长31.99%。目前,全县老年人口已达81508人,占总人口的15%,其中:60-79岁老年人72886人,80-89岁以上老人7914人,90-99岁老年人699人,100岁及以上老年人9人,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1个、养老服务设施38个。
(二)发展需求
1.旅游康养项目。完善当前城市的基础设施、康养设施,提升康养体验。推动旅游和康养产业纵深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网状发展格局,打造旅游康养全产业链。重点招引养生、养老企业,拟选址各乡镇。
2.国家长征公园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长征文化旅游项目,重点打造国防教育旅游、青少年红色文化旅游、党员干部传统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项目。重点招引旅游开发企业,拟选址相关乡镇。
3.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出台扶持政策,创造条件引进全国旅游产业龙头企业,科学提升景区魅力、合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规范导游队伍管理、增强游客满意度,从而扩大绥阳旅游的品牌效应,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点招引旅游开发企业、大型旅行社、旅游营销团队。拟选址有关乡镇。
4.地热温泉旅游建设项目。绥阳县地处黔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旅游;遵绥高速公路距选址地点仅12分钟车程;整个区域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电力充足、地热水资源(近60度)丰富且水质良好,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条件。重点招引温泉旅游开发企业,拟选址有关乡镇。
5.负氧离子+地热能疗养综合体项目。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大力支持康养—养老产业发展,中老年人的疗养需求大,市场潜力巨大。大路槽乡红果树景区内平均2万—4万个的负氧离子含量在全国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周边富含丰富的地热资源,交通便利。重点招引旅游开发企业,拟选址大路槽乡。
(三)承接条件
围绕旅游康养、乡村养老、避暑养生养老等重点发展温泉镇、大路槽乡、宽阔镇、蒲场镇、青杠塘镇等区域。为推动旅游康养产业发展,省、市、县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遵义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黔川渝结合部旅游康养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年遵义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二、绥阳县文化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绥阳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流光溢彩。有汉三贤之尹珍曾在绥阳设帐讲学,萌发了文明新芽。冉琎、冉璞兄弟于合川筑钓鱼城,击毙蒙古汗国皇帝蒙哥,打败了蒙古军队,名垂千秋。绥阳因诗歌文化浓厚而声名远播,千年传承、积淀出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绥阳自隋大业七年置县,建县1400余年,历代人文荟萃,英彦辈出,孕育了诗乡文化,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有现代诗人廖公弦、李发模,著名画家祝焘,军旅作曲家杜兴成,奥运冠军邹市明等知名人物。勤劳智慧的绥阳人民共同创造诗乡文化,使得这一方土地尤显文化厚重,声名遐迩。绥阳是享誉省内外的“中国诗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名县。
全县有一级文化馆1个,二级图书馆1个,智慧图书馆1个,美术馆1个,诗乡陈列馆1个,文化社团组织20多个,各类文化团队80多支,各级各类文艺协会会员500多人,乡村文艺爱好者3000多人。
(二)发展需求
1.文旅融合项目。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揽,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禀赋,坚持文化加大旅游的发展格局,用好诗乡文化、红色文化、三线建设、非遗文化等,坚持用文化提升绥阳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重点招引文创企业,拟选址相关乡镇。
2.文创品牌产品开发项目。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包”“景点群”“集聚区”和“线路套餐”,加强创意设计,精心开发融入绥阳文化元素的旅游商品,并建设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场所;重点招引文创企业,拟选址相关乡镇。
3.诗乡文化街区建设项目。依托“二冉”文化、杜家堰坎文化底蕴和洋川独有的区位优势,营造绥阳诗乡名城风貌。推进绥阳旅游集散地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延展休闲旅游城市,发展观光、休闲、文化为一体旅游带。建立符合绥阳特色的文创街区、酒吧街,使之成为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游客的地方文化体验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创意驱动中心。重点招引文创企业,拟选址相关乡镇。
4.三线记忆文化小镇项目。三四〇九厂是绥阳三线五企之一,该企业搬迁后留下大量厂房及配套建筑设施,其中体育馆、会议大厅、家属楼等造型别致,古朴典雅,保存完好。项目所在地交通便捷,是建设三线文化项目的首选之地。重点招引文创企业,拟选址相关乡镇。
(三)承接条件
洋川重点发展诗乡文化与文学艺术创作、演出演艺和创意文化产业集群为核心。小关、郑场、枧坝重点发展红色文化、现代传媒融合发展为主。风华、蒲场重点发展三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大路槽、温泉重点发展地学文化与康养旅游、研学旅行融合发展为主。宽阔、青杠塘、黄杨、太白、茅垭重点发展山水文化与休闲避暑旅游融合发展为主。旺草、坪乐重点发展田耕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主。
三、绥阳县商贸物流和会展产业链招商指引
(一)产业基础
1.产业优势。依托遵义市全国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借助绥阳即将撤县设区优势。县城洋川镇距省会贵阳市194千米,距遵义市38千米,距重庆市城区330千米。国道G352公路由桐梓经宽阔镇、黄杨镇、青杠塘镇、太白镇通向正安县。省道S207公路由西南向东北贯通全县,经正安县、道真自治县入重庆市南川区。县境内有4个万亩大坝,10个千亩坝子,是贵州省主要产粮基地。国土面积256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3万公顷。县城建城区面积29.5平方千米,城镇化率51.3%。全县人口568020人,农村人口378834人。近年来,绥阳经济快速增长及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的产业集聚区,绥阳已成为黔北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中心。
2.产业现状。一是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700万元,增长率达19.43%。二是拥有我县最大蔬菜批发市场蓝天农贸市场和已建成投用的食为天、魁星楼2个农贸市场。三是全县已建成大小冷库13个,在建冷库2个,库容总立方数131480m³,其中库容立方数1000立方米以上冷库7个。全县冷库项目主要分布在洋川、小关、风华和蒲场四个镇乡。目前,主要引进和建设了4家冷链企业。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冷链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发展需求。四是汽车行业目前尚没有一个完整的集销售、养护等为一体的汽车服务场所,全县登记汽车销售企业66余家,其中,正常营业的销售企业3余家,二手车经纪公司5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分公司4家,汽车销售3500余辆。五是我县尚无一家会展中心,随着会展服务行业的发展,会展服务创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尚需完善。
(二)发展需求
主要针对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形成稳定的区域化、规模化商贸物流和会展服务产业。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满足全市物流业、会展和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物流发展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重点引进物流园区平台建设;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仓储物流优强企业;物流商品包装;便民快递网络及无人配送点;汽车交易、会展中心等商贸专业化市场建设关联项目。拟选址郑场镇,洋川街道。
(三)承接条件
项目承接地主要是在洋川镇、风华镇、经开区及相关镇乡重点区域。洋川镇可依托县城区域城市建设和县城中心区域有利条件,加快建设新城区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中心项目。风华镇、经开区可依托土地资源和现有厂区加快会展、汽车交易等项目投资建设。其他乡镇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发展资源优势加快基地型冷库设施建设。为推动商贸物流和会展业发展,市政府相继发布了《遵义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黔川渝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实施意见》《遵义市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遵义市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商贸物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