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桥位于绥阳县温泉镇公平村境内,是一座横跨于绥阳、正安两县界河赤尾溪之上的高单孔石拱桥,史称“黔北第一桥”。距绥阳县城50公里。
公馆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竣工于宣统元年(1909)9月12日。为宣统元年己酉知州郎承谟承建。桥全长70米,单拱跨度23米。基脚建在河岸岩石上,至桥面护栏通高18米。两岸桥基向左右雁翅排开,延伸各约19米。桥南面上下四十七级石阶,桥北为四十级,每级石阶高20厘米。桥南从下至上第14级石阶正中的一块条石上,有一黑白分明、形如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圆形海洋生物化石,大小如茶杯,当地乡民称之为“太极图”。桥面纵长23米,宽7.2米。两侧有料石护栏。护栏高87厘米,宽43厘米。护栏两端有整石镂刻的雄狮四只,各长64厘米,高75厘米,作镇桥之物。石狮座下各有一幅石刻浮雕图案。桥南两幅,左为檀板、道琴、筒、板斧、关刀、字幅、朝笏;右为葫芦、宝剑、戈矛、太阳。桥北两幅,左为如意、佛珠、箫笛;右为如意、九节鞭、弓箭。每幅图案均配有流动的云纹及彩带。两边护栏正中部各建有长7米,高2米,形制相同的三柱牌楼一座。西边牌楼中柱上浮雕宝瓶、宝剑、拂尘等图案,加“连升三级”四字;侧两柱楷体阴刻柱联“竹不如松清且雅”“兰虽是草秀而香”;右侧中柱为鱼跃龙门图案,加“皇图巩固,音道遐昌”八字;牌楼侧两柱对联为“司马才人豪情题柱,骑驴相国逸兴寻诗”;三柱间嵌有石碑,左起第一通楷书阴刻《修建正南第一桥序》,记述建桥始末,共计329字。序文后面的石碑录列捐助人(615人)银钱数量及首士、督工、管账、买办、石工、木工等姓名。东边牌楼侧两柱楷体阴刻柱联“石磴连云平雁齿,河梁偃月卧虹腰”。柱间石碑除延续西边牌楼石碑录列捐助人银钱数量外,还小楷阴刻一则《广告》:“启者:公馆场桥工完竣,贵属所捐善薪资,经陈首给三前后数年共来钱三十一千,银十八两四分。又经口首口口(口系人为铲除文字)来钱二十八千零五十。钱之多寡,何足为计,独可异者,绥阳城中,郑旺二里,旺九甲之上中下三村,时常有人来局清理,并言出有善资。而敝局所收者,实只有此数。欲将来报之人刊人乐捐之类,则敝局实又未收此钱,且查看善簿,诸多混淆,无从刊碑。拟将收数,禀明州主,移送贵主,转发给领,以昭公道。故特广为报告,俾远近诸善友,感知其颠末云。正安桥局首士等广告。大清宣统元年己酉岁九月十三日”。桥头北岸平台上,并立三通青石碑,三碑共一长3.4米,高0.4米,厚0.4米的碑座。中为郎定奈的“德政碑”,方形碑帽,碑高2.2米,宽0.87米,厚0.18米,碑文行书阴刻“病凛在抱”;左为邓季垂的“去思碑”,弧形碑帽,碑高1.92米,宽0.77米,厚0.16米,碑文楷体阴刻“民不能忘”;右为段少卿的“德政碑”,弧形碑帽,碑高1.92米,宽0.76米,厚0.17米,碑文楷体阴刻“咸歌利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绥阳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绥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851-26363333 邮政编码:563300 地址:绥阳县洋川街道晨光路93号
运行管理:绥阳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技术支持: 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