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批后公布
绥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5年6月12日获省人民政府批复(黔府函〔2025〕159号),现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括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县域规划范围为绥阳县行政辖区内的陆域空间,包括洋川街道、郑场镇、旺草镇、蒲场镇、风华镇、茅垭镇、枧坝镇、宽阔镇、黄杨镇、青杠塘镇、太白镇、温泉镇、大路槽乡、小关乡、坪乐镇等15个街道(乡、镇)。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洋川街道、郑场镇、蒲场镇、风华镇部分行政辖区,面积76.80平方千米。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青少年研学旅行目的地、辣椒和山银花产业发展基地。
三、安全发展空间基础
到2035年,绥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9.5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4.4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09.7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7.71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49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四、主体功能区战略
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分区要求,绥阳县为农产品主产区。
落实遵义市级主体功能定位,以乡镇为单元,因地制宜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分区,指引区域内各街道(乡、镇)差异化协调发展,推动主体功能精准落地。按基本功能类型划分,洋川街道、郑场镇、蒲场镇和风华镇为城市化地区,旺草镇、茅垭镇、黄杨镇等10个乡镇为农产品主产区,宽阔镇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叠加功能类型划分,郑场镇、枧坝镇、宽阔镇、黄杨镇为能源资源富集区。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两区四园、一屏三廊、一心两轴”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两区四园”指坝区高效观光农业发展区、山地生态特色有机农业发展区、旺草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示范园区、芙蓉江农旅生态观光示范园区、绥阳小关山银花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农林综合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农业空间格局;“一屏三廊”指大娄山生态屏障,清溪河、芙蓉江、洛安江-洋川河为主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心两轴”指绥阳县中心城区为城镇发展核心,以遵绥高速发展轴、G352国道城镇发展轴为主的城镇空间格局。
六、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结合绥阳县城镇发展战略,分层引导城镇化发展,通过打造中心城区,提升核心集聚能力;培育重点镇,强化差异化竞争力;引导一般乡镇,完善服务能力,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的三级城镇等级体系。规划形成“1+2+9”城镇等级结构,包括1个中心城区、2个重点乡镇、9个一般乡镇。
以省级产业平台为载体,产业园为重要支撑,构建“一区引领、双核驱动”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以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为引领载体,重点打造风华产业园和煤电锰产业园两大关键支撑节点,支持产业园内企业发展,着力建设新型工业集聚区,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八、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县城核心区域,包含洋川街道和风华镇,主要承担综合服务、生活居住、新兴产业、康养旅游等功能。“两轴”即城市发展主轴、城市发展次轴。城市发展主轴为洋川—风华—蒲场沿绥阳大道发展轴;城市发展次轴为洋川—郑场沿幸福大道、虾绥快线发展轴。“三组团”指蒲场组团、煤电锰产业园组团、郑场组团。蒲场组团主要承担都市农业、城郊经济功能;煤电锰产业园组团承担锰精深加工功能;郑场组团主要承担物流、先进装备制造业及休闲旅游功能。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31.83平方千米。
九、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化
优化旅游业发展布局。构建“一核一环四区多支点”旅游格局,搭建特色旅游环线及碧道,串联县域范围景点。一核: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一环:“翡翠之环”山水诗画主环线。四区:生态度假养生区(枧坝镇、茅垭镇、宽阔镇、太白镇和黄杨镇)、山地运动康养区(温泉镇、青杠塘镇和坪乐镇)、文化体验旅游区(洋川街道、风华镇和蒲场镇)、田园休闲养生区(旺草镇、大路槽乡、小关乡和郑场镇)。多支点:以4A级旅游景区双门峡、清溪峡、红果树景区为主。
十、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一横一纵”的铁路交通线,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进一步缩短与贵阳市、重庆市、成都市三大经济体时空距离。形成“两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布局,加快构建和完善“三纵四横九联线”干线公路网,全面提升绥阳县干线公路网的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形成以旺草镇A2通用机场全覆盖的空运格局。优化布局“1+N”的公路客运枢纽体系。
规划形成“一横一纵两射”城市道路骨架路网结构。一横:绥阳大道。一纵:幸福大道。两射:虾绥快线、工业大道。以诗乡大道、红旗路、春晖路、文三路等主要干线形成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区内部路网。中心城区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发挥干路的骨架性交通功能,加密支路,增加路网贯通性,提高可达性。
十一、区域协同
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及“绥阳作为黔渝合作的桥头堡”等战略规划,支撑“黔中城市群”的“一群三带”贵州省国土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加强与城市群在交通联络、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的协作。依托渝贵高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黔北交通枢纽次中心,加强与遵义中心城区联系。重点推进贵州绥阳经济开发区建设,与遵义市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园区体系。积极参与遵义市1小时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与湄潭县、桐梓县、仁怀市的协同发展,推进绥阳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十二、规划实施传导
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建立县级、乡镇两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由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完善全域覆盖、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审体系。形成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和统一平台,开展数据采集、汇交、维护、管理和更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空间数据库,促进数据规范管理,实现地方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为政府部门开展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管与决策等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