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动态
【粮食安全】风华镇:全力推进“非粮化”整治 守牢耕地“红线”
打印 关闭 【字号: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是关系老百姓的大事,我们要把耕地全部恢复起来,种上粮食,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大家同意整治的举手表决!”

“可以可以,这是个好事情,我们都举双手同意!”

近日,在绥阳县风华镇牛心村长湾组的群众会上,退林还耕一事被摆上议程,在热烈的讨论后,群众一致举手通过,赞成还耕。这标志着该村“搁置”多年的300余亩树林将彻底“改头换面”,恢复耕地本色。

在整治现场,挖掘机正紧张作业,一片片过去种植苗木的土地被不断平整清退,一旁的村民忙着清理、搬运倒下的树木,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我们的‘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投入了多台挖掘机进行作业,主要是清除地面上的树木,预计十天以内全部清理完毕,恢复耕地。”牛心村党总支书记刘学说。

牛心村位于风华镇政府东南部,遵绥高速公路和207省道穿腹而过,九曲螺江湿地公园坐落于此。2014年,不少公司因该村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在此投资,通过土地流转在该村大力发展种植桂花、樱花、罗汉松等植物,但近几年因发展效益低下、缺少经济支撑等原因,这片苗木一直“搁置”至今。

如今“重启”耕地,让“良田”回归“粮田”,已是民之所向,政之所望。“‘非粮化’整治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是件好事”,牛心村村民何安洪说,“以前我们这里都是种稻谷,后来种成树木之后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整治好后,可以种点辣椒、蔬菜、水稻等作物。”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再次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刘学表示,将坚决扛牢政治责任,积极贡献更大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整治后的耕地,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村集体+大户+农户’的模式,进行稻蔬、稻油轮作种植,同时不断修复完善灌溉沟渠、泵房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提高农田质量,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对于眼前这片耕地的“复苏”,刘学信心满满。

作为绥阳县坝区乡镇之一,风华镇自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迅速摸排、动态核实未整治地块,坚持还田于农、还田于粮,2022年已整治土地2031亩,并因地制宜推广“稻油轮作、稻+生态种养”等模式,发动群众自行种植和引进大户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水稻、高粱、马铃薯等粮蔬兼用作物生产,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风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娄晗表示,“下步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将紧盯耕地保护,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坚决完成今年整治目标,守牢耕地‘红线’。另一方面将紧盯产业谋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规划落实2个1000亩稻油、辣椒种植基地;2个600亩以上高粱、烟蔬轮作基地;5个300亩以上马铃薯、‘稻+虾’、稻油种植基地;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变美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